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原创]用坚实的“双脚”为水泥行业持续发展加速

发布时间:2014-12-16 信息来源:内蒙古黄河能源科技集团 浏览:658次 

更新日期: 2014年12月16日 作者: 朱颖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水泥行业的“双脚”可以说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实现了大跨越、大飞跃。而如今,“一只脚”背负着经济下行的担子,“一只脚”背负着产能过剩的压力,从“奔跑飞跃”一路放缓脚步,到“小跑小跳”,再到“行走都已缓慢”的地步。尤其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双双下滑的局面使水泥行业的需求迅速被抽离,这样的冲击使行业举步维艰,众多水泥企业无不担心的是,行业是否会一路“回到解放前”?虽然行业的“双脚”在压力下砥砺前行,同时也练就出来了坚实的“肌肉”。
 
    环保曾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而如今,一改传统的生产模式,行业已经在环保领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开始逐渐使行业占据环保产业的领军地位,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净化器”。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停工,水泥企业除北京水泥厂以外,立马和金隅其他厂区全部停产,同时大型运输车辆限制进京。由于北京水泥厂承担着危险废物处置等额外职能,所以继续生产。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材水泥等拥有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水泥企业也在为所在的区域城市发挥着重要的环境净化作用。
 
    去年10月份国发[20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发改委关于做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清理整顿的通知工信部关于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建项目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环保部关于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多部门针对水泥行业的多项配套政策和措施也及时出台。市场开始发挥作用,倒逼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倒逼低标号水泥产品退出市场、倒逼水泥企业转型升级等。在行业新增产能无望下水泥企业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积极在资本市场探索新发展局面,并购、“走出去”以及大数据资源开发等也逐渐成为企业时下热捧的创新发展思路。
 
    今年9月份,全国444家水泥企业签名承诺绝不新建违规产能,可想而知,要这444家企业达成共识并签下承诺书,这中间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让行业欣慰和感动的是,水泥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托起了行业的希望,同时也使中国水泥协会所做的大量工作都没有付之东流。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在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水泥行业为全国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做出的贡献。他指出,水泥行业新增生产线建设得到了一定遏制,减缓了对存量市场的冲击,使大企业更加理智地面对市场竞争,并在行业自律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尤其通过强化资源配置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使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在工部门中保持较好的水平。
 
    不久后,在上述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和中国水泥协会的组织协调下,新疆和东北三省的水泥企业开始联合起来签下承诺书。近期在多家媒体的跟踪消息中获悉,新疆和东北三省的水泥企业已经开始停产,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四省的水泥厂受市场影响于12月起停产2个月,明年停产结束后市场好转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错峰”是今年两会22名政协委员首次提出来的概念,为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带来了新的思路。
 
    可以说,上述成绩是在政策的支持下,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水泥协会的协调下、水泥企业主动作为和配合下共同努力的成果,缺一不可。